招生咨询

教育新闻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0次年会在湖南举行

11月27日至28日,由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湘潭大学共同主办的“毛泽东遗产:思想·道路·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0次年会在湘潭大学举行。

27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湘潭大学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唐洲雁,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副校长刘长庚,副校级督导员刘建平出席。开幕式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柳建辉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西社会科学院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地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罗和安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罗和安指出,毛泽东思想及其生平事业是毛泽东同志留给中国和世界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财富。作为办在主席家乡的大学和主席唯一亲自倡办的大学,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既是学校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此次会议的举办,对于不断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唐洲雁在致辞中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时候,人们倍加缅怀毛泽东时代的奠基之功。

申纪云认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抓住了毛泽东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中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研究、坚持、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胜群详细阐述了“毛泽东在道路问题上的遗产和贡献”、“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遗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杨胜群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都与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先期探索和历史积累分不开,都与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给党和人民留下的多方面遗产分不开。杨胜群认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过去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把这个课题做下去,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从思想、道路和制度三位一体的角度,探讨了毛泽东对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探讨了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所创造的重要思想、理论和制度性成果。石仲泉、朱佳木、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许全兴教授、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沧南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历史系罗其韬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系戴维德·迈克格雷戈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了“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及其贡献”、“以毛泽东时期为视角谈‘新中国两个30年’”、“毛泽东把哲学变成民族的事业”、“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意义”、“‘毛泽东主义’是什么——‘毛泽东主义’的早期含义及研究中国共产主义的西方学者对‘毛泽东主义’术语的采用”、“毛泽东思想与孙中山”作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140余篇。

湘潭大学在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80年,湘潭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思想研究室”;2001年成立“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2004年,该中心成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今年,“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湖南省首批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自2004年以来,该中心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10项;出版《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等著作50余部;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研究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同时,该中心注重学术交流,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设立了“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创办了《毛泽东研究》辑刊,建立了毛泽东数字图书馆,创建了毛泽东思想学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