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

教育新闻

就业困难季 毕业生应转换就业观念

史上最难,难在“对口”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比今年的高校毕业生(699万)多出28万,于是有了“史上最难就业季”之说。但根据记者从招聘会上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之难是难在“对口”上。

不是吗,一边是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却是企业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可以下这么一个结论:眼高学生在找万元高薪,万元高薪却在寻找真才学生。这一“高”一“真”,就是一个“对口”的问题。如果,眼高的学生把薪资期待调低点,而企业对学生又不那么急功近利,想必,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2014年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感到就业压力巨大,多数学生尚未签约。而对于招聘单位来说,却面临招聘不到人才的困境。

为什么呢?“应届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一个研究生来应聘,开口就要万元以上的月薪。”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说,而类似的感慨在其他单位也能听到。

你一个研究生张口就月薪一万,好为难

一边是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却是企业的“苦楚”:学生是多,却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

“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我们肯定希望一招来就能立刻上岗的,但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没有这种能力。”无锡四达农业机械公司招聘负责人介绍说,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掌握的完全是理论知识,进入公司后,需要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而他们公司的技术岗位,一般学生要花2~5年时间才能完全适应,“还是希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能够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这样进入企业后才能更快上手,我们也希望能够招聘到更多的适合岗位的学生。”

而令企业感到无奈的另一个情况是,不少学生“眼高手低”。在昨日的招聘会上,无锡一家机械公司的负责人说,有名研究生过来应聘,一开口,月薪就要求万元以上。“为什么觉得你能拿到这么高的薪资呢?”招聘负责人问。“因为我很优秀呀。”学生的回答让招聘方感到无奈。“应届毕业生到公司一般是不能直接上手的,公司还需要重新培养,这种薪资要求,我们是接受不了的。”

转变就业观念才是王道

“据统计,60%多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通过学校招聘会的途径找到工作的。”西南交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翟娅敏介绍说。据记者了解,近两年川内各大高校的招生就业处都在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尽量引进企业到本校参加招聘会。

学校已经意识到了本科生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的缺乏,“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早日与社会接轨。”翟娅敏说,但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比如,技术性岗位紧缺,学技术的未能就业,就可以转向销售方面就业,懂技术的去销售,工作上手肯定更快,做得更好。”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2013年全省95所高校有毕业生34.2万人,其中研究生2.3万余人,本科生16.5万余人,高职高专生15.4万余人。而2014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3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万余人、本科生17万余人、高职高专生17万余人。新增的2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也有少量增加,研究生人数与今年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