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料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纲要求
考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第一、"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
第二、"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基本知识";
第三、"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第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原理。
①为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范畴的科学含义。为了把握哲学史上矛盾斗争的全局,理清复杂的哲学思想发展和斗争的基本线索。
②必须重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并以此为基本线索和理论指导,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不仅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性变革。通过对这一变革的理解,全面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社会作用和本质特征等重要内容,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要很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富有革命精神的部分,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一、选择题
1.哲学是(B)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
2.世界观是(C)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理论和经验论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D)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
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
6.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C)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绝对主义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C)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 )
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B.为人民服务C.对立统一规律D.实事求是D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群众学习
1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D)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C )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1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
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 )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 )
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
二、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回答:(错误)
(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本辨析题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回答:(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答:要把握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
第三,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第四,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第一,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19世纪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第三,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第四,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3.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答: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无知和屈从的反映和表现。
(2)阶级根源。唯心主义符合腐朽、反动的剥削阶级和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它们总是这样或那样地鼓吹唯心主义,歪曲世界的本来面貌,以欺骗人民群众而达到其维护过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目的。
(3)认识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复杂曲折的矛盾运动过程,这就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①在认识过程中,如果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②在认识过程中,如果离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唯心主义。
③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把感性认识阶段或理论认识阶段绝对化,就会陷入经验论和唯理论,从而导致唯心主义。
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错误回答: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
(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其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就是它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或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主张上帝或神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学唯心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6.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第一,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前者是指人类对自然认识的飞跃;后者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它使人类对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
其次,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再次,它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对现代科技发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新的哲学概括的过程中,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时代精神精华的资格。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是指它通过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性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
9.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历史观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2)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①历史唯物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是客观的符合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历史唯心主义把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主张英雄史观,夸大个别人物的作用,认为个别人物的思想和意识决定历史的发展。
(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①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清除出去,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同剩余价值理论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③它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成为科学提供了条件。
④它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科学的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试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以及其本质特征等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含义、内在根据、实质和基本途径)。
(l)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去运用它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种世界哲学。但相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而言,又是一种外来哲学。因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必须中国化的内在根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实践中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同时又必须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3.试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
(1)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是在对中国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方法、道路问题的探讨和激烈争论中进行的,是直接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
(2)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3)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经过了艰难曲折,出现了不少失误,我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称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