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料
自考本科《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二
1.以 1840 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清朝前期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4.19 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5.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体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四方面,其中军事侵略是首先和主要的侵略。
7.军事侵略包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书,同时 1860 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造大屠杀:1894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大肆屠杀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900 年俄国在东北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掠夺财富: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8.文化渗透包括: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万国公报》是其发行的报刊。
9.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中华民族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10.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仇);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家恨)。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11.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英勇奋战。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均为国捐躯。
12.1841 年广州郊区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3.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了《四洲志》;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并与之后翻译了《天演论》。
15.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年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
16.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天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17.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1859),这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18.1856 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19.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20.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2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行动:康有为为代表的公车上书;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湖南的《湘报》。
22.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3.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4.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25.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7.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8.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9.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30.1920 年 3 月,李大钊指导,邓中夏.高君宇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 年 5 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此外还有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