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

学校新闻

唐凯麟做客至善讲堂

3月21日晚,至善讲堂掌声雷动。我校博士生导师、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做客至善讲堂,漫谈关于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几个问题。副校长杨小云主持讲座。
  
  唐凯麟表示,传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很难能够达成共识,但是优良的传统对于人格的塑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唐凯麟详细解说了传统与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不同。他说,传统是不能等同于历史的。历史是过去,而传统是历史经验的积淀,是历史和现在的一个桥梁和交接点,它存活在人们的心里并制约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所以传统需要反思更要认真对待。传统不能等同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只是传统的一个部分,是传统体现的载体和中介,它的世代相传让传统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唐凯麟指出,民族传统具有两面性,传统中的优良传统才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任何民族的传统都会打上历史的烙印,这其中必定存在着等级分化的狭隘传统。我们需要扬弃过时的腐朽传统,继承和发扬能适应历史发展、有利于现代生活创造、促进社会进步的优良传统。
  
  他分析了西方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不同。西方传统中,人是感性的实体,重视个人的自身发展和需求。而在我国,从孔孟儒家学说中的仁义和性善论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一直都是从群体中定位个人,强调一种深层次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东方式的嫉妒心理和盲目的从众心理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糟粕体现。正是因为民族传统的两重性,更加需要我们加强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不断地进行人格的完善。
  
        唐凯麟认为,传统是不能摆脱的,只能够选择。他引用美国著名作家希尔斯的《论传统》中的观点,说明了传统是需要不断培养和造就的,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只有不断地反思传统,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楚它的本质,真正做到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他呼吁,传统不能够丢弃,我们应该重拾传统,自觉选择优秀传统,造就新的、更加优秀的文化。
  
  讲座结束后,我校著名楚辞研究者、八十岁高龄的颜新宇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与期望。他鼓励同学们要多读书,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社会的发展,深入了解国学。
  
  杨小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样的讲座要“常听常省,常听常警,常听常立,常听常律”。他希望大家可以从中真正的学到知识,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践行“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