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得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标题《无标题文档》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
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
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
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
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于人”;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
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
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
《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
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
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
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
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于人”;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
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
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
《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