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上周末举行,600多万考生步入考场一试身手。考试前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自考生以及全国考办的领导,从他们身上也许能看到当代自考人的拼搏人生和我国自考事业的发展前景。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1年创立至今已经走过24个年头。到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420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520万人取得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全国每35人中就有一人参加过自考。近年来,每年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次数都在1200万左右。 因你,职场竞争中凸显实力 【自考故事】 “当一名优秀的法官是我长期以来的梦想。所以当我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司法学校,选择了法律专业。”1996年,袁媛考入了天津市司法学校。后来她发现,中专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习法律的愿望,也远远不够当一个法官的资格。天真的她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沉重和人生的痛苦,对未能读高中,不能走进大学的校园耿耿于怀。 1997年袁媛在学校的安排和鼓励下,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专科的课程,在拿到第一本教材的时候,她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尽吾志而力不达,无悔矣!”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所有的课程。3年寒窗苦读,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紧接着袁媛又报考了法律专业本科,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03年4月以“优”的成绩通过了法律毕业论文答辩,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圆了她向往已久的“大学梦”。2002年3月,袁媛参加首届国家司法考试,以天津市第三名的成绩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有了这些资历后,袁媛顺理成章地成为法政牛津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天津市河东法院一名预备法官。在现在持有法律本科学历证书的人都进不了法院的情况下,一个司法学校毕业的中专学生,居然圆了法官梦,这不能不说是自考创造的奇迹。 【自考背景】 自学考试规模稳中有升。2004年,全国自学考试学历教育部分共有1235万人次报考,比2003年的1156万人次回升了7%;全国统一开设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报考规模达400多万人次,其中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增长27%,英语等级考试(PETS)增长51%。 【考办主任评点】 全国考办副主任刘军谊: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基本国策之一,自学考试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能不能把作用发挥好,关键是要定好位。从2004年情况看,自学考试出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学历教育规模稳中有升,非学历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二是自学考试继续教育性质凸显,在职考生、农村考生成为生源主体,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考生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全年共计642万人次参考,占考生总数的52%,在职考生占考生总数的60%多;三是本科教育需求旺盛,专科教育略有下降;四是自学考试专业设置更加体现针对性,向多品种小规模发展。自学考试的这种平稳回升,是自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以来不断调整和寻求准确定位的结果。 因你,体制变革中增强活力 【自考故事】 王旭伶是天津市宝坻区一名农业技术员,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后,一直做农业技术工作。90年代以后,先是农业结构调整,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波接一波的农村改革浪潮,使身处变革激流中的农技人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王旭伶原来中专的那点文化和技术底子捉襟见肘,越来越难以满足生产技术的需求。当一场历史性、社会性的变革到来时,把许多王旭伶这样的技术员淘汰掉了,而新一代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技术人才一批一批地走过来。 怎么办?正应了哈姆雷特的那句话:问题是生,还是死?1996年,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农业推广专业,王旭伶得知后立即意识到,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能不能抓住机会只有看自己了。 当把一个问题提到“生死”的高度,奇迹就会产生,像古语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1999年,王旭伶取得了农业推广自考专业大专学历后,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专攻“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001年结业之后,参加了计算机和外语培训学习,2003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农学院录取,进入园艺专业本科班学习。 “自考增加了职业竞争力,使我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多自考课程应用性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适应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如农业推广心理基础、农产品加工等,我就一边努力学习理论原理,一边加强实践应用,在应用中提高。我利用所学的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估等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我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一步步得到提高。” 自考,让王旭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参与了多项部、市级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并获得奖励,被天津市总工会评为“九五”立功先进个人,被市人事局、市农委授予天津市农村优秀人才称号。2001年,王旭伶走马上任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局副局长。 【自考背景】 调整专科专业审批权。为进一步调动省级考委、主考学校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各地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增强省级考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的主动性、针对性,更好地发挥自学考试开放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国考委决定授予具备审核条件的省市专科专业审批权。这是自学考试在专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进行的重要改革。 【考办主任评点】 全国考办副主任刘军谊:自学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灵活。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地方经济迅速崛起,体现地方特色的行业和新兴行业越来越多,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也应该随之更加开放、灵活,更加体现针对性。一些专业由全国统一审定的情况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举一个例子,同样是物流专业,地处西南的重庆,是适应山区道路特点的陆路运输,而地处沿海的天津和广东则是海港水运,如果全国统一设置专科专业,课程怎么设置,显然不能同一个标准。这次专科专业审批权调整,就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意见,确定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评定标准,在征求部分省市考办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试点的。 因你,坎坷困顿中改变命运 【自考故事】 1993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张志华因家庭条件所迫,不得不放弃重点高中去读中专。“开始几个月,我经常梦见自己在重点高中上课时的情形,可醒来后面对破碎的大学梦,就像渴望一飞冲天的小鸟面对折断的双翼一般痛苦。14岁的我在想象未来时,竟会想到了此‘残生'。慢慢地,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岁月在嬉戏、胡闹、打游戏机中匆匆逝去。只是在每年高考的时候,心中的惆怅感让我窒息:别人能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而我就是想努力也没地方使劲。” 1996年中专毕业后,张志华在江西抚州市临川区社会福利院找到一份工作后,心情平静了一些,但看到有人在工作中打牌、喝茶,虚度时光,张志华的心又痛起来了,他受不了这样虚度岁月。1998年6月,在朋友劝说下,张志华参加了会计专业专科自学考试,2000年6月获得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证。2002年12月,他又获江西财经大学会计本科专业毕业证,这期间,他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03年,他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奖励基金优秀自考生。更大的收获还在等着他呢,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004年张志华考取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心若在,梦就在;梦若在,希望在。回头看看,命运似乎没有嫌弃张志华,它给他设置了重重的磨难之后,又让他通过自考挣扎出来,自考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了他第二次人生。 【自考背景】 自学考试学习媒体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国自考办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开展79门全国统考课程大纲、教材编写,完成45门课程教材审定,开展电子化学习媒体(网络教材、光盘)开发。开展了中欧电子学习项目,积极探索网络助学。 【考办主任评点】 全国考办副主任刘军谊:自学考试学习媒体建设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问题。如何使教材更好地体现自学考试的特点,加强电子化学习媒体开发研究,加强教与学的沟通与互动,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中欧电子学习项目的开展,是落实五届二次会议精神、追踪国际先进网络学习理念的尝试。通过建立这种具有自考特色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答疑,网上测验,可以把一次考试变成两次或三次、四次,把考试与平常学习结合起来,关注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逐步实现自考学习和辅导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链接】 上个世纪80年代,自学考试主要解决干部“四化”、学历达标和一部分没有上大学的“老三届”的学历问题。到90年代,大量高考落榜生迫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他们的首选。这一部分社会青年通过自考,不仅获得了各种专科和本科文凭,学习和掌握了高等教育知识,而且学习了职业技术技能,为以后的深造、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了新的变化:学历教育规模稳中有升,非学历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在职考生、农村考生成为生源主体;本科教育需求旺盛,专科教育略有下降;自学考试专业设置更加体现针对性,向多品种小规模发展。 | | |